新华社北京3月27日电著名心脏病学专家、我国现代心血管病学奠基人之一,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所属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名誉院长、前院(所)长、内科学教授陶寿淇同志因病医治无效,3月20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陶寿淇教授1918年3月31日出生于上海,193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医学院,毕业后在母校任内科住院医师,并先后在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密西根大学医学院学习心脏内科和心电图学。陶寿淇1974年调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所属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副院(所)长兼内科主任,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所属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院(所)长,1984年起任名誉院(所)长。
陶寿淇教授在1952年首先报导并证实了锑剂是治疗血吸虫病患者过程中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导致猝死的直接原因。1954年他根据对奎尼丁诱发多形性反复短阵室速、室颤的观察,得出了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导致严重心律失常的论点,这在当时国际上属首创。1956年他提出:用补充氯化钾来纠正血钾过低所致的恶性心律失常这一独特见解。1965年他采用强心、扩张血管、静脉补液和纠正酸中毒等手段来治疗感染性休克。1966年他与相关人员合作,成功地将同步直流电转复疗法应用于临床,开拓了国内之先河。
60多年来,陶寿淇教授在国际、国内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多数在当时都是领先的。他的主要论著有我国第一部医学教科书——《实用内科学》,我国第一部心脏病学专著——《实用心脏病学》。